推薦閱讀
-
兩部門明確優化預繳申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有關事項
-
國地稅合并:簡化辦稅流程,保證國家稅收,兩全其美
-
個稅起征點提高至5000元?中低工薪階層成最大獲利者
-
財稅小站 | 公司注冊的那些坑, 一踩一個準,老板們注意避雷!
-
財稅小站 | 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又有新規定了,免征增值稅優惠再延長3年!
-
2017年收官季前期,11月新規影響你我他!
熱門回答
-
財務基本知識:會計人員應如何整理會計憑證?
-
企業之間無息借款還需要繳納增值稅嗎?
-
匯算清繳怎么做?相關流程是怎樣的?
-
讓企業頭疼的出口退稅,究竟應如何辦理?
-
揭秘增值稅納稅人身份: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有...
-
會計做賬注意事項有哪些?會計從業人員需必備哪些素...
生產經營財稅坑,讓您防不勝防!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勢必會發生經濟業務,但是很多財務人員在按照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處理時,常常忽視遇到的涉稅問題,不當的處理會讓企業承擔一定的稅務風險。為了避免企業涉稅風險,文章就企業生產經營中最容易被忽視的涉稅問題進行整理總結,以便可以幫助企業正確規范進行申報納稅。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勢必會發生經濟業務,但是很多財務人員在按照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處理時,常常忽視遇到的涉稅問題,不當的處理會讓企業承擔一定的稅務風險。為了避免企業涉稅風險,本文就企業生產經營中最容易被忽視的涉稅問題進行整理總結,以便可以幫助企業正確規范進行申報納稅。
一、企業經營地址變更,未進行抵扣的進項稅額可以繼續抵扣嗎?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經營地址變更是常態,而經營地址的變更會帶動企業相關信息的變動,包括稅務登記變更。那就企業稅務登記變更前未進行抵扣的進項稅額是否也會一同遷移變更?
根據增值稅抵扣相關文件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因經營地點變動引起的稅務登記變更,若涉及稅務登記機關變動,需在原稅務機關辦理注銷稅務登記,在遷入地重新辦理稅務登記,對于稅務變更前未進行抵扣的進項稅額允許繼續抵扣。
二、餐飲行業不同來源的農產品都按照11%進項稅額抵扣
餐飲行業納稅人在采購農產品時,出于成本、原料和運輸等方面的考慮,會通過農產品生產者、零售商和批發商等不同渠道進行采購,但會計在進項稅額抵扣時,都按11%進項稅額進行抵扣,這會存在涉稅風險嗎?
我國餐飲行業抵扣文件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農業生產者自產農產品,可以使用國稅機關監制的農產品收購發票,按照現行規定計算抵扣進項稅額。
根據財稅〔2017〕37號文相關規定,納稅人從批發、零售環節購進適用免征增值稅政策的蔬菜、部分鮮活肉蛋而取得的普通發票,不得作為計算抵扣進項稅額的憑證。
三、產品包裝押金會被稅務稽查嗎?
部分企業生產的貨物需要使用包裝,但是有些包裝可重復利用,為降低企業成本,企業會對部分包裝進行租用或借用,租用方和借用方則需交納一定的押金。很多押金交付時間長,甚至被忘記,對于收取押金的企業而言,押金作為“其它應付款”長期掛賬,對于企業來說有哪些涉稅風險呢?會被稅務稽查嗎?
根據國稅函〔2004〕827號文相關規定,納稅人為銷售貨物出租出借包裝物而收取的押金,無論包裝物周轉使用期限長短,超過一年(含一年)以上仍不退還的均并入銷售額征稅。
四、年末借款未還要征收個人所得稅嗎?
假設張三是A企業(非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投資人之一,2016年1月31日從A企業借款10萬元,2017年1月31日仍未歸還借款。但該部分借款未用于A企業的生產經營。那,對A借用的10萬元是否需要征收個人所得稅。
根據(財稅[2003]158號)規定:個人投資者借款,超過12個月的,在超過12個月的該納稅年度終了后既不歸還,又未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其未歸還的借款應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五、企業交際費、購買禮品送給客戶怎么收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0]57號)規定:部分單位和部門在年終總結、各種慶典、業務往來及其它活動中,為其它單位和部門的有關人員發放現金、實物或有價證券。對個人取得該項所得,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規定的“其他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所得的單位代扣代繳。
六、進項留抵抵減稅務稽查補交增值稅
稅務稽查在企業生產中必會遇到,稽查后需要補交增值稅部分,但是,企業有部分進項稅額并未抵扣,是否可以用來抵減稅務稽查補稅部分呢?
國稅函〔2004〕1197號文相關規定:
1、納稅人在擁有增值稅留抵稅額同時存在欠繳增值稅情況的,應由縣(含)以上稅務機關填開《增值稅進項留抵稅額抵減增值稅欠稅通知書》一式兩份,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各一份。
2、在抵減欠繳稅款時,應依照欠稅發生的時間依次抵扣。抵減的欠稅包含呆賬金額和滯納金。確定實際抵減金額時,按開《通知書》的日期為截止期,計算欠繳稅款的應繳但未繳滯納金金額,加欠稅金額為欠繳總額。若欠繳總額大于留抵進項稅額,實際抵減金額應等于留抵稅額,若欠繳總額小于留抵進項稅額,實際抵減金額應等于欠繳總額。